去年到西藏新疆摩旅了一圈,回浙江的时候经过河南信阳,顺路就打卡了一个叫“龟山湖”的景区,本来看它规模不小,自然资源也还算丰富,就专门发文“宣传”了一下,有趣的是其中一个我觉得算是亮点的附加项目摘板栗,却被一些当地人抓成了“小辫子”,还被他们站在道德至高点上一通数落。
也不知他们有没有仔细看那篇图文,在这里复制粘贴:“等几位摩友走后,我发现旁边的树林子里动静不小,原来是五六个外地游客坐景交车出来后,看见这边种的都是板栗,便就地取材,用木棍打下不少……有趣的是经我跟景区工作人员交流后得知,‘今年(2024)的板栗长得不好,里面没肉’,事实也证明他说得没错,剥出来的果仁最多跟花生米仁差不多大。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吧,他们对游客的采摘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所以大家如果到龟山湖玩,可以先问下路过的保安或者其他工作人员,能摘就摘,不让也就不让吧”。
首先,游客在打和摘板栗的时候景区工作人员就在旁边,并且不止一位,而我出于准备撰文的需要,也特意上前跟他们确认过。并且在写作文时也考虑到农村的复杂性,文内也特别强调,游客去龟山湖想摘板栗“可以先问下路过的保安或者其他工作人员”。然而就算描述得这样清楚了,竟然还有人过来较真找茬,就只以某个平台的评论区为例,有说“手真欠”的,也有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的,不禁让我心生感慨:“难怪有些地方,有些景区发展不好,一方水土一方人,果然难弄。”
其实按我的想法,就算这些景区里的板栗树是私人承包的,平时不允许其他人触碰,也大可以“借着坡上驴”,“聪明点”的可以跟景区开发商合作或者全数转包给景区,每年支付多少费用。这样既能共赢又能稳定收入,何乐而不为呢?当然,也别开出天价啊,因为板栗这种东西在河南好像是非常平常廉价的东西(多年前曾经参与过某平台和河南官方合作的“山水行”活动,采风时发现有些地方都是任其成堆掉在地上烂掉,都没人会去捡的)。
而若是再机智一点,可以专门针对景区里的这些板栗树,单独设计各种采摘比赛或者作为农创礼品(不懂的话可以付费咨询我哦,哈哈),算是配合景区发展的增值项目和服务,怎么看都不会吃亏。至于现在嘛,鉴于当地热心人的反馈,我只能清晰地告诉刷到此文的网友,河南信阳龟山湖景区里的板栗是绝对不能摘的,景区工作人员是说了不算的,同时摊摊手耸耸肩再吐吐舌头,没办法,这里就是这样的。
有趣的是前不久还发过一篇“李逵还是李鬼?张掖的高台国家湿地公园令人惊艳,却也令人疑惑”的文章,表面看饱含敌意,质疑了真正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在甘州区,而高台区的这个并非“正统”。但同时我也实事求是明说了建设得相当不错,表达最终的看法是“这场虚拟的‘PK’,我会选择高台胜出”。于是聪明的高台人可能也感受到了那点隐藏的善意,直接一句都属于“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”,便轻松化解了不重要的虚名之争。两篇文章稍加对比,两个地方老百姓的反应却截然不同,让我实在有点大开眼界。
再回想起龟山湖前面冷冷清清的商业街区,不禁对那些过去投资开店的小老板表示莫名同情,具体就不敢多加表达了,总之经商环境很重要啊,呵呵。最后,希望我的感觉是错的,祝景区越来越好,并且能带动周边的村庄共同富裕。
掘金配资-掘金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查询官网-免费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